在现在这个社会,谁也避免不了与人相处,但人与人之间的相处真是一门学问。有的人,相处起来总会让人觉得很舒服,他们总能把事情处理得妥妥当当;相反,有的人相处起来只顾着自己舒服,不管别人的感受,让人生不起结交之感。
让人舒服的人,他们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,从言行,待人,作为,由内而外散发出一种清静儒雅。言念君子,温其如玉。相处让人舒服的人,就好像一块温润的美玉。
《菜根谭》中说:“处世让一步为高,退步即进步的张本;待人宽一分是福,利人实利己的根基。”孔子也在《系辞》中提出了三个为人处世的法则,如果我们能心领神会并灵活运用,会让我们的生活发生质的改变。
一、言论法则:君子必先心平气和,才能发表言论
我们在与人交流的时候,要用“脑”说话。当然,当我们发表言论时,要注意场合,要适可而止,但首先我们应该要保持心平气和,才能更好的表述我们的想法。
尤其当我们情绪激动的时候,更应该先要心平气和,否则很容易失去理智,说出过激的言论,引起不必要的麻烦。比如家庭、朋友、同事之间,都应该如此。
二、待人法则:君子必先诚信待人,才能对人有所要求
诚信可谓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。谁都喜欢跟有诚信的人交往,当一个人在交往时树立了很好的诚信,他可以给人以安全信任。且人与人之间有了一定的诚信之后,就可以有进一步的发展。
记得曾经就有一次,我刚认识了一个朋友,但是彼此之间不太熟悉,然后有一次他请我给予他一些帮助,但是当时我觉得我们还没有熟悉到那个程度,我不知道该不该帮他。
然后我就明白,是我们之间没有足够的了解,还没有建立起诚信。自己况且如此,以后更不能在没有与人建立诚信的时候去要求别人了。
三、作为法则:君子必先安定其身,才能有所作为
大家都知道,世界上任何一件有意义的事,都不是靠急功近利就可随便完成的。而一个人如果要有所成就,有所作为,除了有远大的志向,要先能安定自身。
如果身心不能安定下来,就会浮躁,急功近利,就不能好好的去做事,容易失去方向,就难以达到理想的彼岸。
故而,在我们的为人处世中,应牢记孔子所说的三个法则,君子安其身而后动,易其心而后语,定其交而后求。我们有了这三个基本修养之后,必能与人和睦相处,无所偏失,然后有所成就。
精彩评论